尼泊尔加德满都大学孔子学院:珠峰研学融合中文学习 青年交流深化中尼友谊
尼泊尔加德满都大学孔子学院的研学基地里,15 名中尼青年正用中文记录珠峰南坡的生态数据 —— 尼泊尔学员拉杰指着冰川说
“这里的冰在融化”,中国留学生王浩补充 “我们要保护地球”;一旁的帐篷课堂中,教师李双成结合岩石标本讲解 “海拔”“生态” 等词汇,黑板上贴着中文 -
尼泊尔语对照卡片。该校孔院以 “珠峰研学 + 中文教育” 为特色,成为中尼青年交流的重要平台。
“尼泊尔是‘一带一路’重要节点,中尼铁路等项目推进亟需双语人才,但山区青年中文基础薄弱。” 孔院中方院长李双成介绍,2023 年启动 “珠峰中文研学计划”,组织中尼青年围绕生态保护、文化传承等主题开展研学,将中文学习融入实地考察。已开展研学活动 6 场,覆盖 200 余名青年,开发的《珠峰研学中文手册》收录 400 余个生态词汇,成为尼泊尔首个户外中文教材。
HSK 考试向山区延伸。在加德满都、博卡拉等地设立 3 个 HSK 考点,推出 “研学 + 考试” 激励机制,学员完成研学任务可获 HSK 备考礼包;2024 年山区考生达 180 人次,较上年增长 150%,通过率达 82%。来自珠峰脚下的藏族青年丹增通过 HSK3 级后,入职中尼铁路项目部:“以前只会说‘你好’,现在能给中国工程师当翻译,太自豪了!”
教师团队打造跨学科特色。10 名教师中 5 人具备地理、生态等专业背景,中方教师张伟曾参与珠峰科考,开发的 “户外实景教学法” 获国际中文教育创新奖;本土教师妮娜擅长将尼泊尔文化融入中文教学,讲解 “雪山” 时穿插藏族传说。建立 “中尼教师研学共同体”,每月开展 “生态词汇教研会”,已梳理出 200 个高原特色词汇的标准化译法。
特色活动深化文化交融。2024 年接待中国香港青年代表团,组织中尼青年围绕教育模式、文化传承等主题座谈;举办 “珠峰文化节”,展示中尼传统服饰、手工艺品,学员用中文演唱《朋友》,跳起尼泊尔传统舞蹈。联合中国科学院开展 “珠峰生态中文论坛”,中尼专家用双语交流保护经验。
全球协作赋能发展。加入 “喜马拉雅孔院联盟”,与印度、不丹孔院共享研学资源;与中国地质大学合作开展 “中文 + 地质勘探” 培训,2024 年选派 10 名尼泊尔学员赴华学习。李双成透露,2025 年将启动 “中尼青年创业中文课程”,助力山区青年依托跨境旅游、生态农业实现增收。
本文 孔子学院 原创,转载保留链接!网址:https://shizi.kongzi.edu.pl/post/3098.html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