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0 后志愿者教师的非洲印记:在卢旺达播撒中文种子
“‘你好’是 nǐ hǎo,‘谢谢’是 xiè xie,跟着我读……” 在卢旺达基加利教育学院孔子学院的教室里,26 岁的志愿者教师刘畅正带着 30
名学生做发音练习。黑板上贴着她手绘的拼音卡片,墙角的书架上整齐摆放着中文绘本和 HSK 备考资料。
刘畅是 2022 年通过国家汉办选拔来到卢旺达的,也是孔院最年轻的教师之一。“刚来时最大的挑战是语言不通,当地学生英语基础薄弱,我只能用肢体语言和图画辅助教学。” 为了让课堂更生动,她设计了 “中文儿歌合唱”“汉字拼图比赛” 等互动环节,还组建了 “中文角”,每周四晚上和学生们聊中国电影、美食。
孔院的教师资源建设一直备受重视。除了志愿者教师,还有 3 名资深外派教师和 2 名本土教师组成教学团队。“我们每月开展两次教研活动,通过‘老带新’帮助年轻教师成长。” 院长张明介绍,孔院还与中国华东师范大学合作,为教师提供线上培训课程,内容涵盖 HSK 教学技巧、跨文化交际等。
去年,刘畅辅导的学生穆萨通过了 HSK 三级考试,获得了去中国留学的机会。“送别时穆萨用中文说‘刘老师,我会回来教更多人学中文’,那一刻觉得所有付出都值得。” 如今,刘畅正在筹备 “卢旺达中文夏令营”,计划组织学生参观当地中资企业,“想让他们看到中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”。截至目前,卢旺达已有 3 所孔子学院,累计培养学员超 1.5 万人。
本文 孔子学院 原创,转载保留链接!网址:https://shizi.kongzi.edu.pl/post/3117.html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