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孔院建本土教师培养基地 三年培育骨干师资 200 名
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孔子学院的教师培训教室里,本土教师古丽娜拉正用 “游戏教学法”
讲解中文语法,台下的学员们通过抢答赢得中国结奖品;一旁的教研室内,中乌教师共同打磨《乌汉双语教学案例集》,收录 30 个贴合当地学情的教学设计。该孔院近日建成的
“中亚孔子学院本土教师培养基地”,已成为区域汉语师资的 “摇篮”。
“乌兹别克斯坦现有汉语教师仅 300 人,其中本土教师占比不足 40%,远不能满足需求。” 孔院中方院长刘芳介绍,基地推出 “3+1” 培养体系:3 年系统课程涵盖汉语语言学、跨文化教学法等,1 年跟岗实践安排在中乌合作学校;针对本土教师特点开发 “模块化教材”,将乌兹别克斯坦谚语与中文成语对比教学,大幅提升课堂趣味性。
“以前用全中文教材上课,学生听不懂,现在的案例都来自当地生活。” 古丽娜拉说,她设计的 “馕的制作” 中文实践课,让学生在揉面、烤馕的过程中学会 “面粉”“火候” 等词汇,课堂参与度提升 80%。基地还设立 “名师工作室”,由 10 名中国资深教师带徒,开展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,已形成 50 个优质教学案例。
保障机制持续完善。基地与乌兹别克斯坦教育部合作,将培训证书纳入教师职称评定体系;设立 “本土教师发展基金”,资助优秀教师赴华进修,已有 50 人在北师大、华东师大完成短期培训。数据显示,基地三年来培育本土教师 200 名,其中 80 人成为所在学校的汉语教学骨干,塔什干市汉语课堂覆盖率从 35% 提升至 78%。刘芳透露,2025 年将启动 “区域师资联盟”,为哈萨克斯坦、吉尔吉斯斯坦等国输送骨干师资。
本文 孔子学院 原创,转载保留链接!网址:https://shizi.kongzi.edu.pl/post/3046.html